南澳县政府在哪里_县委县政府领导_行政区划_官网_电话

【摘要】:汕头市南澳县政府地址,联系电话,县委领导、县政府领导名单,行政区划及南澳县政府官网,主要经济指标。南澳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及分工。

汕头市南澳县人民政府是汕头市南澳县的行政管理机关。
南澳县政府办公地址:汕头市南澳县后宅镇隆澳大街县政府大院内。
南澳县政府电话:(0754)86802339
南澳县政府官网:http://www.nanao.gov.cn/
 
南澳县委县政府领导名单(2018年5月3日)
 
南澳县委领导:
 
书记:柯茂
 
副书记:周崇凝、杨克明
 
常委:佘辉滨、黄海生、林钢塔、蓝剑鹏、黄淑华、孟海中
 
县政府领导:
 
县长:周崇凝
 
常务副县长:黄海生
 
副县长:陈少波、黄伟文、章楚强、彭壮松
 
县人大常委会
 
主任:陈映山
 
常务副主任:林泽红
 
副主任:黄卫丹、蔡利逊、蔡奕生、林永毅
 
南澳县政协:
 
主席:柯伟煌
 
副主席:杨壮林、林振辉、陈壮雄、黄秋城
 
南澳县纪委:
 
书记:林钢塔
 
副书记:章奕民
 
行政区划
 
南澳县(辖街道镇): 后宅镇、深澳镇、云澳镇 41村委会5居委会。
 
行政区划调整:
1950年12月,全县设隆东、隆西、深澳、云澳4个乡行政委员会,下辖各村渔、农民协会。1951年6月21日,全县4个行政乡重新分为8个乡。
1952年6月,撤南澳县建制,成立中共澄海县南澳区特别委员会(因国务院未批准,故未对外公布),全区成立7个行政乡,即隆东、隆西、东山、西山、云澳、深澳、青澳。
1953年5月,南澳恢复县级建制,全县不设区,按原7个乡不变。
1954年5月20日,全县设10乡1镇,即隆东、山顶、羊屿、西山、荖园、澳前、云澳、青澳、深澳、东山和后宅镇。
1957年12月25日,10乡1镇合并为4乡1镇,即隆东、云澳、深澳、东山和后宅镇。1958年5月,全县4乡1镇合并为2个镇,即后宅镇(包括原后宅镇、隆东、东山)、云澳镇(即云澳、深澳2乡合并)。
1958年11月,撤销南澳县级建制,其行政区域并入饶平县,称饶平县南澳人民公社。
1959年1月3日,南澳设3个管理区,即隆澳(包括隆西、西山、东山、羊屿、宫前)、云澳(包括云澳、荖园、澳前)、深澳(包括深澳、青澳)管理区。
1959年11月13日,南澳恢复县级建制,恢复原来管辖区域,成立南澳县人民委员会。
1960年3月,全县设4个管理区,为隆西、隆东、云澳、深澳。
1961年3月19日,全县原1个人民公社调整为4个人民公社。生产大队由原来25个调整为32个,生产队由原来的127个调整为153个;同年4月24日,成立南澳县盐业人民公社。至此,全县设后宅、隆东、云澳、深澳、盐业5个人民公社和黄花山国营林场,下辖40个生产大队,247个生产队。
1965年初,后宅人民公社居民大队从后宅人民公社分出,组建后宅镇。
1968年3月,南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,以区域划分,设后宅、隆东、云澳人民公社(深澳并入云澳人民公社)和后宅镇。盐业3个生产大队分别划入隆东、后宅人民公社。
1980年6月,深澳恢复人民公社建制。全县设后宅、隆东、云澳、深澳4个人民公社和后宅镇。
1983年11月,撤销云澳、深澳、隆东3个人民公社建制,设立区。
1984年2月9日,撤销后宅人民公社建制,其区域归后宅镇管辖。
1985年1月成立隆澳盐场,辖宫前、狮山、南光盐业管理区。同年3月,改称南澳县盐场。
1986年12月,撤区建乡镇,全县设3镇1乡,即后宅镇、深澳镇、云澳镇、隆东乡。同时撤销17个乡政府、10个管理区、2个街道办事处,设置4个居民社区、34个行政村。全县共有78个自然村。 
1990年12月,南澳县农村基层行政区域进行调整变更。原设村改设管理区。并将原山顶、龙地、港畔、宫前4个渔农合并的村,分设为渔、农8个管理区。同时增设了黄花山管理区和明东居民社区。调整后南澳县设3个镇1个乡,辖39个管理区、5个居民社区。
1992年8月5日,隆东乡人民政府办公址迁至羊屿村,原隆东乡辖区内的山顶、龙地、港畔、宫前4个村共8个管理区和明东居民社区(同时更名城东居民社区),划归后宅镇管辖。隆东乡辖羊屿、走马埔、园山、松岭4个管理区。
1994年上半年,原青澳管理区分设为后窑、六都、山岗3个管理区。9月6日,南澳县撤销隆东乡改设镇建制,原隆东乡的行政区域为隆东镇的行政区域。南澳县设后宅、深澳、云澳、隆东镇4个镇和南澳县盐场、青澳旅游度假区管委会、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。
1996年10月,南澳县盐场改称为隆澳盐区。
1999年,根据广东省理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工作的通知,撤销青澳管理区办事处。南澳县设置41个行政村,5个居民社区。
 
2017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:
 
2017年,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.24亿元,比增7.1%;第三产业增加值8.4亿元,比增9.2%;农业总产值18.66亿元,比增2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.2亿元,比增8%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.3亿元,比增10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.38亿元,比增10.6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.1亿元,比增23.2%;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8119万元,比增37.1%。大部分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。
热门推荐
掌上汕头郑重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掌上汕头无关。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掌上汕头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,请您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